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2017年度工作报告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博物馆全体职工在郑馆长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以“内强管理、外树形象”为目标,以完善服务为核心,从馆藏保护到旅游展示、从宣传推介到管理服务、从科学研究到科普教育、从商品开发到经营销售,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85万人次,旅游团队12000人次,组织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9200人次,实现门票等收入251万元。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年初支部会议工作计划,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完善,使各项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合理化、规范化。
(一)抓组织建设,促工作发展。
一是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为做好党建和旅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将党建工作与旅游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与旅游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以抓党建促发展的格局。三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重点,通过抓各环节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四是注重党员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五是及时做好党建材料报送、党员发展、党员统计、党费收缴及党建归档等工作。
2、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围绕加强学习、提升队伍素质为工作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努力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外联与合作。与科研机构及院校合作,吸引科研人员及人材队伍来馆交流合作及入住博物馆进行长期研究,并邀请中科院、临沂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来馆进行专业授课。
二是加强员工培训。采取“派出去、走进来”等方式,组织员工参加了省、市旅游局举办的“网络营销”、“数字信息化管理 ”等各类技能培训班,还组织人员参加了古生物学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工作,积极鼓励员工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做好专业人员的职称申报、继续教育等工作.
四是继续加强讲解队伍建设,每月从纪律、讲解、卫生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按期组织参加省旅游局举办的导游培训,提高讲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是重新修订完善了《安全用电》、《商品销售》、《讲解服务》、《网络售票》等工作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财务管理,关心职工生活,提高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严把财务支出关,工作调理,财务明细,账务清晰。
注重职工福利政策,维护职工利益。根据单位情况适时地为职工发放了大米、面粉,夏季服装和冬季棉衣、棉鞋等,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活动;认真、积极做好年度员工的医疗报销服务工作。周到细致的福利政策,使职工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在馆内旅游特色商品经销方面,进一步发挥馆藏和展览优势,精选并购进了畅销的特色商品,不断根据市场需要增加品种,丰富展销内容,另增设了灯光照明,畅销的特色商品不仅增加了销售收入,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馆的宣传效果。
二、抓各项创建工作,推进景区环境设施建设
博物馆作为我县重要接待窗口,也是各项创建工作的亮点单位、重点接待单位,配合县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省级园林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文明城等迎查验收任务,为我县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县的验收。为切实做好我县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根据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馆工作实际,对现役军人和革命伤残军人及70岁以上老年人一律实行登记后免票的政策。在售票处设立了永久性双拥宣传标志和军人免费标志,悬挂了“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凭证免票”及老年人优先的标牌;在停车场悬挂了军车免费的标志牌,积极营造出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
2、积极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好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一是派专人在指定位置做好每日值勤、卫生清理等工作,并认真做好所辖路段商铺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二是加强馆内环境的整治,邀请园林专家来馆指导,加大了对院内冬青、绿化树木的养护与管理力度,增挂了树木的科学说明牌,对院内环境卫生工作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使院内环境焕然一新。
3、精心准备,完成“4A级旅游景区”复核验收。我馆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的标准和要求,完善了馆内各项服务设施。对全馆标识、导览牌进行了更换;增设了无障碍设施;完善修订了新的导游词、重新设计了博物馆门票;进一步丰富了馆内的特色旅游商品。在服务软环境方面,制订了服务质量目标及服务口号,规范了窗口服务人员的着装及文明用语,全馆服务更具人文化。顺利通过了市旅游局的复核验收工作。
“创建”工作为我馆加强并规范管理提供了好的机会,为我们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环境质量及提升对外服务形象打下了基础。全馆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社会公众影响力及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良好的环境氛围为全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旅游法”颁布为契机,抓安全和规范景区建设
我馆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一级安防单位,始终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并借此次《旅游法》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规范了旅游环境秩序、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切实做好了游客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的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人员对馆内安全消防、环境卫生进行仔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是加强全馆职工的安全教育。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旅游法》知识,特别是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等涉及景区的相关法律条款进行了重点学习,并组织全员参加了省旅游局要求的《旅游法》网上考试。通过学习,全体职工切实增强了遵法守法意识,形成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为进一步提升我馆的整体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安全、规范的旅游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增设安全服务设施。在景区多处悬挂安全标语及警示牌,按时更新了20余个移动式灭火器,并定期组织了两次消防演练,保证了景区游客的安全。同时设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及巡检制度,对安全工作做到了一丝一毫不放松,确保了馆内全年运营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发挥馆藏优势,加强管理与保护,注重科普宣传工作
博物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中有国家三级以上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11366件。其中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4452件(包括重要模式标本30件);二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5146件;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1768件,当前做好藏品的管理与保护是我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馆藏展品的管理与保护,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定级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39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了古生物化石甲级收藏单位的申报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完成了馆藏古生物化石和矿物的拍照及建档工作,共拍照4万余张,并完成了全部藏品的文本信息与图片信息的合成,对下一步顺利与省局进行信息数据交接,保质保量地完成馆藏展品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加强馆藏品的保护措施,在重要化石展台内安装了温湿器,并且对易损化石进行了科学的修复和加固。
为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职能,做好科普教育工作,我馆先后与临沂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以及各地中小学校共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学习地质科普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节庆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加大各媒体的宣传报道。全年共接待青少年学生来馆9200余人次。
五、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旅游市场
今年来,在强抓内部管理,提升服务管理质量的同时,积极响应省、市旅游局的号召,通过网络营销和馆内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的发表等方式和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宣传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与OTA网站合作,开通网络订票服务。
根据省旅游局的工作要求,我馆与同程网、途牛网、临沂市旅游网等各大资深网络平台合作,在其网站开设了新颖独特、功能完善地的宣传网页,游客通过网站可以直观了解到我馆的特色资源,从而实现门票预订功能,为游客提供了便捷地服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开通了企业QQ、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
健全完善了景区多种公众信息平台的服务,在各大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相关景区优惠、新闻等信息,并与省、市、县旅游局微博、微信平台互相关注,做到了信息共享。组织职工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劳动我最美”微博设计大赛,利用“晒奖章说故事”、“我的一天”两个活动主题,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我馆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加大国内外网站媒体报道,扩大世界影响力。
随着近年来我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的发表,仅今年就在世界顶级权威学术杂志《自然》、《科学》发表研究论文4篇,特别是“始祖鸟是龙不是鸟”、“早期鸟类曾四翼飞翔”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世界古生物学界和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光明网等国内外30多家网站媒体以及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转载和报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誉。
随后果壳网、中国青年报、成都商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北京日报等各大媒体记者也来馆进行实地采访,对博物馆作了更翔实的整版报道,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扩大知名度。
一是与周边旅行社加强合作,重新签订的合作协议,制定了更优惠的政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二是与周边景区联合捆绑式营销。与蒙山、九间棚联合制作各类宣传资料,利用推介会、世界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发放资料10000份。三是与各宣传平台合作。在临沂市旅游攻略、平邑便民手册设置了整版宣传页面,并在市文化中心设立了长期宣传展台,同时完善景区网站功能,丰富了网上旅游资讯,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宣传促销,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了,从而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带动了博物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六、发挥特色,立足平台打造世界级科研基地
我馆在成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中科院科研工作站、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及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与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我馆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先后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特别是“始祖鸟是龙不是鸟”、“早期鸟类曾四翼飞翔”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世界古生物学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举把我馆推到了世界级科研水平的行列。
(一)发表成果方面:
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美国《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羽毛演化的一项新成果,题目为“早期鸟类的后肢羽翼和腿羽演化”,同期还刊登了著名科学家对该论文的专题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英国《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发现的一种迄今最大最完整的金氏树贼兽。对哺乳动物起源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起源于2.2亿多年前,比传统研究结论向史前推进了大约5000万年。这对人类重新认识哺乳动物起源与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网络版(Early Edition)发表了题为“热河鸟奇特双尾羽与早期鸟类尾羽演化的复杂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早期鸟类尾羽的演化不是过去认为的从叶片状向扇状尾羽的简单转变。扇状尾羽的出现显然在鸟类尾椎数量减少并形成尾综骨之前已经开始出现。依据空气动力学的功能研究结果,他们还推测,特征总体比较进步的热河鸟依然具有比始祖鸟数量更多的尾椎(相对较长的尾巴),或许与其独特的“双尾羽”构造有关。
(二)科研项目方面:
继续进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研究,对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化石进行综合性鉴定及分类学研究,包括早期哺乳动物,古鸟类起源演化,羽毛演化发育,飞翔起源等。针对博物馆的展品情况,申报了新的国家基金项目:“下白垩统热河群鸟类化石形态和分类学研究”,该项目已经获得批准并执行。
为更好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多次组织科研人员参加业内各学科学术交流研讨会,积极支持研究人员撰写专业论文,努力培育钻研之风,并配备了多台高分倍显微镜、摄像器材等先进的科研器械,为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今后科研成果的倍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2017年的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得意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郑馆长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一年来,我馆在党建、基础建设、制度管理、业务提升、科学研究、宣传促销等方面,虽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仍感到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具有综合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不多;在学术研究方面,承担的研究课题、撰写的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和督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明年的工作中,将正视问题,借鉴兄弟馆先进的办馆理念和经验,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实现我馆新的跨越。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