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
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
自评报告
2024年天宇自然博物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博物馆科普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队伍、业务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管理”等功能,扎实推进博物馆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现将2024年科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天宇自然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社教部、导服部、保卫科5个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涵盖活动策划、实施流程、安全保障等方面,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每年年初制定年度科普工作计划,从目标设定到具体活动安排,都进行了详细规划,保障科普工作有序推进;由社教部具体负责年度科普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分管领导负责指导科普工作的开展;同时,出台了系列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对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博物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由于为自收自支国有企业性质,尚不能对社会群体全部进行免费开放。为响应国家号召,自2004年始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并规定在每年的“世界博物馆日”、“六一儿童节”、“科普活动周”等节庆期间向社会免费对外开放。2024年共接待游客16.3万人,其中研学团队7.8万余人次。
目前博物馆展教科普场所面积2.8万平米。
展陈更新。一是以“会飞的花朵”--蝴蝶展为主题,精心设计展览布局,展出了世界各地的珍稀蝴蝶标本,该展览配合生动的科普展板和讲解,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蝴蝶的缤纷世界;二是为更好的开展科普工作,以科研、科普为主题,在馆内打造了一处40米的科普文化长廊。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天宇自然博物馆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一是春节期间,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科普文化游活动,以优质的展览内容、多元的展陈手段以及丰富的科普传播形式,让文化服务产品惠及更多观众,接待游客6.5万人;二是为深入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的阵地作用,与县教体局积极协调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暑假期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学生,推出5条科普路线,共接待4.6万余学生来馆参观学习;同时,我馆开展“会飞的花朵”和“恐龙探秘”主题展,推动科普资源进校园,覆盖参观人次2.6万余人,除此之外,以博物馆馆藏为特色,推出系列科普影片《史前历险》、《鼠老三进城》等,此次活动的推出,为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学生参与自然科普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形成“从普及到专业、从高校到中小学、从自然到生命”的特色品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科普教育新格局;三是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每年寒暑假期间,开展每期30人共4期的培训班,由博物馆专业研究人员、经验丰富的讲解员担任主讲老师,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结合科普知识,对小讲解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授课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对讲解礼仪、讲解员基本素养、讲解技巧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全面业务指导,提高了学生们的讲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开展专家讲座,普及地学知识。积极邀请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及来馆外籍专家院士通过多媒体及在馆内现场,开展相关的专题培训讲座,对馆内管理人员、讲解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知识;五是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科普活动。先后走进县城五所学校,四个社区,主办各类主题展12个,参与人数达1.95万人。活动以实物、多媒体及科普展板的形式,展示策划古生物科普知识讲座及恐龙及古生物化石矿物标本展览,让观众与远古生物面对面的交流,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奥秘。活动的举办,既弥补了博物馆展出互动形式的不足,也为学校、社区提供了科普教育平台,受到社会的一致欢迎。
(四)主题日举办科普活动情况
1.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以“走进远古时代,探寻化石秘密 ”为主题,于4月22日—28日开展为期一周的“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线上活动丰富多彩,推出了一系列趣味性强、观众参与度高、本地特色突出、科学内容丰富的精彩科普活动。一是用微信搜索“天宇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可看到内容丰富的专题板块。涵盖馆内科普活动动态等内容;二是线上“游天宇博物馆”活动中,通过网站或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720度全方位“云游”天宇自然博物馆,馆内所有展厅中的藏品在网上都能看到;三是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由博物馆的讲解员直播讲解各个展厅代表性的展品,内容包括《远古精灵一一恐龙》、《美丽的矿物》等;四是通过临沂学习平台进推出五期恐龙化石篇---科普知识讲座。各项活动累计受益观众达6000余人。
2.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科普活动。以“相约博物馆”为主题,于5月18—25日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其中,“探秘恐龙”、“会飞的花朵”-蝴蝶展等系列特色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宣传。据统计,本次活动受益观众众达1500余人,为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博物馆科普教育职能做出积极努力。
3.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活动。为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号召,推动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9月15日至25日期间,天宇自然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科普盛宴。一是科普研学活动。博物馆科普研学活动成为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奇妙之旅。活动期间,博物馆联合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集中接待各地研学团队3200余人。研学活动中,专业的讲解员带领学生们穿梭于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详细介绍着每一种矿物的特性和每一件化石背后的故事,耐心地解答着各种疑问,激发了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与热爱。二是特色主题展览。蝴蝶昆虫展是此次科普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此次蝴蝶昆虫展览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蝴蝶和昆虫标本。通过专业地讲解和详细的科普知识展板,向游客详细介绍蝴蝶和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态作用等知识,让大家在欣赏美丽的同时,也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多样性,更深入地了解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保护的重要性。三是科普进校园。科普日期间博物馆开展了以“探索地球奥秘,点亮智慧校园”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博物馆制作了图文并茂地科普展板近20余块,同时还带来众多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和精美的地质矿物标本,整齐而有序地摆放在校园内,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科普风景线”。活动现场,科普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分组有序地的为西城实验小学的3000余名师生耐心讲解,结合科普展板为同学们讲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神奇故事。
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天宇自然博物馆自身的科普教育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探索自然的良好平台。
4.开展其它主题科普活动。在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假日期间,开展“科普大讲堂”、“化石修复”、“探秘恐龙谷”等活动18场次,参与人数5400余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开放信息。一是在“天宇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中,设有便捷服务专栏,可了解馆内动态、门票预订等信息。二是通过美团、高德等APP在线购票预约参观,了解开放时间、乘车信息、参观须知等注意事项。
2.活动信息。一是在“天宇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活动信息、活动预告等科普活动信息。二是在博物馆网站上发布活动开展情况,包括活动总结、活动简报等。三是开设“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抖音号,在线发布科普信息,2024年共发布科普信息、科普小视频160个,累计观众达60000余人。
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网站:http://www.tynhm.com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作为科普基地,天宇自然博物馆在长期的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中,积极推进文博场馆和学校地“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教育基地文化阵地的作用,先后与多所学校签定了教育基地协议书,使博物馆真正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青少生学习地学文化知识的基地。
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博物馆开展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科普大讲堂”“我是化石小专家”、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共吸引3.8万余人次的积极参与。
今年以来,博物馆积极发挥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结合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普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节日契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科技志愿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科普智慧生活、科普阅读、青少年手工制作等主题活动10余场,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天宇自然博物馆作为国有企业性质,财务制度完善,主要靠销售门票及书籍、文创商品等收入维持运行,2024年,支出科普经费47万元,全部为馆内自筹。2024年在世界地球日、博物馆日及科普活动周期间共支出科普宣传经费6.2万元。其中印制研学手册及科普宣传画册20万份,支出6.5万元;制作科普展板、展架40个,支出1.9万元;电子屏、投影仪等科普设备的更新购置支出7.8万元,开展各类科普培训、讲座26次,支出4.2万元,安保设施维护支出6.9万元,展陈改造费13.5万元。
抓人员素质,建优秀团队。博物馆目前共有专职科普人员42名,科普志愿者103名。为打造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是做好接待服务工作的基础,自建馆以来,博物馆一直重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员工业务素质的提升。2024年先后组织科普人员外出学习4次,参加省市文旅局业务技能培训5次,邀请临沂大学教授来馆授课3次,组织开展讲解员培训班4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员工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科普知识,提升了接待服务水平,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年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色工作
一是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临沂大学合作发表学术论文6篇,且本馆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基础研究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的子课题进展顺利,已完成近100件化石标本的检查工作,并选出8件极具研究价值的标本进行正在深入研究。通过合作,助力提升了博物馆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开展“恐龙亲子大冒险”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挖掘“恐龙化石”,合作完成拼图,在互动中学习恐龙知识,增进亲子关系。
三、问题不足
1.科普经费不足。经费来源单一、缺乏上级资金的扶持。经费来源依托馆内自筹资金,限制了科普活动的举办频率和科普设施的更新。
2.科普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但科普资源的整合力度还不够,不同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
3.科普内容创新不足:部分科普内容相对传统,缺乏新颖性和时代感,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公众参与度仍需提升:尽管参与科普活动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整体公众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吸引特定群体(如青少年、老年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1.增加经费投入。影响科普工作开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经费问题。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经费、展教设施的配备及科普人员的培训经费等,希望能够有政策落实相关经费,保障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建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基地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目前,国有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且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议向政府部门呼吁将我馆改为国有事业单位或由政府拨付正常运行的费用(科普经费项目等),有足够的政府资金政策扶持来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将天宇自然博物馆免费向社会进行开放。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三日
附件: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一、基地简介:天宇自然博物馆现属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于2004年建成开放的集收藏,展览,科普,科研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陈列面积2.8万平方米。馆内设科研馆1处,科普报告厅1处,展厅28个,收藏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各类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和世界一流的矿物宝石,展品多达30万余件,是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自然地质博物馆。
自建馆以来,因其丰富的馆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第一批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并于2010年7月22日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到目前为止馆内已成功建立六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并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科学》等刊物上发表科研成果八十余项;发表于《自然》上的“孔子天宇龙”以及对早期羽毛发育现象的研究等文章,更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地学博物馆之一。
二、开放时间
全年365天对外开放,夏季开放时间为8:00-18:00,冬季开放时间为8:30-17:30。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开馆时间为7:30--18:00。(注:下班前1小时停止售票入馆)
三、预约电话
团体参观预约电话:0539---4291666;0539-4291556
四、乘车指南
蒙山高铁站乘坐2路、5路、6路、20路公交车到“天宇自然博物馆”站下车。